第158章 蜜月终结(2/2)
而“幽灵旅”并未立刻启程前往最终的目的地。
他们接到了来自哈夫克中非集团军群指挥部的临时指令——
协助清理盘踞在安哥拉东部与赞比亚边境地区的一小股GTI渗透部队和当地反哈夫克武装。
这些敌人不断袭扰哈夫克的补给线,散布恐慌。
接下来的几周,猛虎和白鹰带领着他们的队员,投入到这片炎热、多山、丛林密布的边境地带。
战斗规模不大,却异常血腥和琐碎。
他们依托当地哈夫克驻军提供的情报,时而化整为零,进行长途渗透和侦察;
时而集中突击,端掉敌人的隐蔽营地或伏击运输队。
猛虎的技术天赋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发挥。
他利用当地能找到的材料,巧妙地改造武器,设置诡雷和陷阱,让敌人吃尽了苦头。
他那张娃娃脸在丛林的阴影下,时常带着专注而冷酷的神情,只有偶尔看向白鹰时,才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。
白鹰精准的狙击为小队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远程掩护和斩首能力。
在一次清剿行动中,她独自占据制高点,在八百米外,一枪击毙了正试图组织突围的GTI渗透小队指挥官,瞬间瓦解了敌人的抵抗意志。
她的冷静与精准,让“幽灵旅”的新队员们彻底折服。
这些小的战斗任务虽然顺利完成了,但也耗费了宝贵的时间,并让队员们的精神持续处于紧绷状态。
当最后一个GTI边境观察哨被拔除后,所有人都松了口气,期待着能尽快北上,执行他们真正的核心任务。
然而,就在他们准备向指挥部汇报,申请前往东线时,一道新的、更加诡异的指令通过最高加密频道传来。
“任务变更。‘幽灵旅’暂缓前往东线。立即抽调精锐,组成追踪小组,前往桑给巴尔。”指令附带着一份简短的情报摘要,“目标:两名美国白人男性,年龄约六十至七十岁。身份高度怀疑:一人为GTI特种作战处内部关键人物,另一人为前GTI情报处要员,曾多次向我方出售重要情报,但近期行为诡异。二人目前伪装成游客,潜入桑给巴尔。任务:确认其身份,查明其接触对象与目的。必要时,可进行‘接触’或‘清除’。”
“桑给巴尔?追踪老头?”
“猛虎”看着电子指令,眉头紧锁,娃娃脸上满是不解和一丝烦躁,“我们不是应该去列宁格勒吗?那底下藏着的东西才是关键!”
“白鹰”则显得更为冷静,她仔细阅读着情报摘要:
“GTI关键人物……前情报要员……同时出现在一个旅游胜地。这不寻常。或许,这与我们列宁格勒的任务存在某种未知的关联?或者,是调虎离山?”
尽管心存疑虑,但军令如山。
猛虎和白鹰迅速挑选了六名最擅长侦察、追踪和城市作战的队员,组成了一支精干的追踪小组。
他们将大部分队员和装备留在中非基地待命,自己则带着轻便的装备和伪装身份,搭乘一架小型、低可探测性的哈夫克商务机,悄然飞越印度洋,降落在桑给巴尔岛国际机场。
桑给巴尔,这片被誉为“香料之岛”的东非净土,与他们在安哥拉经历的丛林战火仿佛是两个世界。
飞机降落时,窗外是湛蓝透明的海水、洁白的沙滩、以及郁郁葱葱的椰林。
空气中弥漫着热带花卉的芬芳、香料的辛辣以及海洋的咸湿气息。
追踪小组迅速融入游客的人流。
他们穿着休闲的沙滩裤和T恤,戴着太阳镜,背着旅行包,看起来与其他游客别无二致。
只有他们隐藏在背包夹层中的紧凑型武器、高精度监听设备和加密通讯器,暗示着他们真实的身份。
根据有限的情报,目标可能下榻在石头城的某家高档酒店或隐藏在郊区的私人别墅。
追踪小组分散行动,在目标可能出现的区域——
高档酒店大堂、知名餐厅、旅游景点、码头
——进行秘密排查和监视。
“见鬼,这里到处都是白人老头老太太!”
猛虎压低声音,对着隐藏在衣领下的微型麦克风抱怨。
他和白鹰扮作一对度蜜月的情侣,坐在一家海滨咖啡馆外,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。
一切都充满了度假的惬意,与他们的任务格格不入。
白鹰则更加耐心,细致地观察着每一个符合年龄特征的男性,分析他们的举止、步态、交谈对象。
“目标之一是前情报人员,反侦察能力一定很强。他们不会轻易暴露。”
他们在石头城迷宫般的巷子里穿梭了整整两天,排查了数十家酒店和别墅,甚至入侵了当地的游客登记系统,却一无所获。
那两名神秘的老头人间蒸发,没有留下任何可靠的踪迹。
情报似乎有误,或者,对方比他们想象的更加狡猾。
“我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在这里浪费时间!”
第三天晚上,在临时安全屋内,猛虎忍不住一拳砸在墙上,发出沉闷的响声。
窗外,是桑给巴尔璀璨的星空和远处海浪拍岸的声音,但这美景此刻只让他感到烦躁。
白鹰坐在床边,擦拭着她的随身手枪,动作依旧稳定。
“找不到,也是一种结果。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来,或许已经离开了,或许……这本身就是一个陷阱或烟雾弹。”
最终,在请示了上级并得到批准后,追踪小组决定撤离。
继续留在这里毫无意义,反而会增加暴露的风险。
他们像来时一样,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桑给巴尔,带着挫败感和一肚子疑问,返回了安哥拉的基地。
与留守的队员汇合后,“幽灵旅”全体没有再做停留,立刻登上了前往东线的运输机。
这一次,航向直指——
白俄罗斯,明斯克。
当运输机降落在明斯克郊外一个庞大而繁忙的军用机场时,一股与非洲和桑给巴尔截然不同的、冰冷而肃杀的气息扑面而来。
这里已是哈夫克中央集团军群稳固的后方驻地(集团军群司令部设在更靠近前线的维捷布斯克)。
虽然远离炮火,但战争的痕迹无处不在。
机场上,各种型号的军用飞机频繁起降,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。
远处,一列列军车满载着士兵或物资,沿着被重型车辆压得有些残破的道路驶向前线方向。
空气中弥漫着柴油、寒意和一种紧绷的、属于大战前夜的压抑感。
明斯克这座城市本身,也失去了往日的宁静。
哈夫克的巡逻队和检查哨随处可见。
一种沉默的、被迫的服从笼罩着这里。
“幽灵旅”被安置在城郊一处由旧工厂改造的营区内。
在这里,他们终于可以暂时卸下长途跋涉的疲惫,进行真正的休整。
更重要的是,他们将在这里领取为列宁格勒“暗区”行动特制的装备。
负责与他们对接的,是哈夫克中央集团军群后勤部门的一名高级专员。
在一个戒备森严的仓库里,他们看到了那些冰冷的、闪烁着幽光的“玩具”:
· 高灵敏度传感套件:包括穿墙运动探测器、低频声音捕捉器、以及能够嗅探特定化学物质和电子设备信号的微型传感器。
· 低温等离子切割器:用于无声突破金属障碍。
· 特制通讯中继器:能够在强干扰和地下环境中维持短距离、高加密的通讯。
· 以及各种口径的、加装了消音器的单兵武器和特种弹药。
“这些都是总部直接调拨的,最高优先级。”
后勤专员面无表情地介绍着,仿佛在清点一堆普通的工具,“希望你们能物尽其用。”
领取装备后,便是紧张的适应性训练和任务推演。
他们在模拟的城镇废墟和地下设施环境中,反复演练潜入、侦察、数据窃取和撤离的每一个环节。
猛虎和白鹰将他们在敌后活动的丰富经验倾囊相授,确保每一名队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应急预案。
秋意越来越浓,明斯克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,气温持续下降。
来自北方的寒风预示着严冬即将来临。
“我们必须在大雪封路之前,抵达列宁格勒外围,并完成渗透。”
猛虎在最后一次任务准备会上强调,电子地图上,代表哈夫克北方集团军群的蓝色箭头,紧紧包围着红色的列宁格勒城区,“一旦进入冬季,行动难度将成倍增加。”
最终,在一个雾气弥漫的清晨,“幽灵旅”全体成员登上了数辆经过伪装的重型越野车,驶离了明斯克营区。
车队没有直接驶向炮火连天的前线,而是沿着相对安全的后方交通线,向北,再向北。
车窗外,白俄罗斯的平原景色逐渐被更加荒凉、布满战争创伤的土地所取代。
烧毁的坦克残骸、炸塌的桥梁、废弃的村庄……
越靠近列宁格勒方向,空气中的硝烟味就越发清晰,远方天际线偶尔闪动的火光和沉闷的炮声,提醒着他们,目的地即将到达。
他们将在哈夫克北方集团军群控制的最后方前进基地进行最后准备,然后,悄无声息地刺入GTI列宁格勒防线危机四伏的“暗区”,去执行那项关乎哈夫克未来科技霸权的绝密任务。
而桑给巴尔的谜团,似乎已被暂时抛在脑后,但它的阴影,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,再次悄然浮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