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七章 证据(2/2)
听白玉堂说起这件事,贺正廷点了点头,“没错,这事我是知道的。那时,郭琇还带了韩晚来拜见岳父,只是岳父嫌韩晚祖上是经商的,便不愿十分搭理他。”
“是啊,国公爷不待见韩晚,可是架不住,他通过郭琇,让韩晚去替他捞钱。十年来,郭琇究竟给舒国公送过多少东西?韩晚又通过郭琇的手,从两浙转出去多少银钱?这些,咱们没有人知道,或许只有贺大夫你,多少能知道一些了。”
白玉堂说完,他和子宁都盯着贺正廷。
没想到,对方却摇了摇头,“说出来或许你们都不能信,我虽身为舒国公的女婿,但国公府的家产却一直由他的子侄打理,不准我碰。”
贺正廷轻声道,“我是个读书人,银钱货物于那些俗物,我也并不在乎。他不让我碰,我也无所谓,所以,郭琇究竟都给舒国公送过多少东西,我确实不知道。”
贺正廷语气极为诚恳,仿佛是发自肺腑一般。
但他这副可怜相,却骗不过子宁和白玉堂。
子宁心里冷笑,暗暗骂他虚伪,他轻轻开口问道,“既如此,我们也不强求贺大夫,只是,郭琇每次到你府上,预备多少箱笼?带了多少礼物?这个,贺大夫眼睛总是能看到吧?”
岂料,贺正廷又摇了摇头,“一只箱子都没有。他们很小心,决不会在人前留下任何把柄,郭琇每次都带来一些地契文书。我这些年听着,应都是他一早就将所有货物折变成银钱,再原价购置了田庄房子,换成了地契。这样不容易引人注意,又可以保证让舒国公坐收渔利。”
“聪明!东西留着太扎眼,不如干脆换成地契,反而更方便携带,送人么,也不会被查出来。”白玉堂冷笑道,“我猜,这些地契定不是写在贺大夫你的名下,应在他远房子侄那里承继着。”
-----------------
贺正廷点了点头,子宁又问,“贺大夫,这些地契都在何处?共有多少?”
“大部分都在颖昌府,田庄、店铺多分散着,但十年来也积攒了不少。价值么,真的无法估量。”
听他这样回答,子宁皱了眉头,“既是这样,咱们还是没有办法拿到实证。没有实证,就无法撼动舒国公的地位,更不可能扳倒郭琇、韩晚两个人。”
贺正廷想了想,突然眼前一亮,“我倒有一个办法。你们想,既然不知道郭琇到底送了多少银钱,但是,常平仓的货物转运记录,却是白纸黑字,就在那里。不妨,将常平仓十年来的转运记录,与颖昌府十年来的田地、店铺交易记录作对比,这样,岂不可以找到些蛛丝马迹。”
听他这样说,白玉堂也觉得不失为一个好办法,不由得笑了,“贺大夫,为了将国公爷拉下来,你可真的是煞费苦心啊!就不怕家里娘子日后怪你吗?”
“怪我?怪我没有拦着岳父,还是怪我纵容他?说到底,舒国公和郭琇一个愿打,一个愿挨,半分怨不得旁人。我家娘子若是要埋怨,就去埋怨她父亲吧。”
说着,他从袖中摸出一张纸递了过来,“这上面,是他让郭琇推出去的替罪羊,他们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。”
子宁接过来,二人看了,纸上是鸿胪大夫曹茚、转运按察使韦骥、三司商税案后行王文禧。
贺正廷又道,“员外出手,务必一击而中,若是一击不中,对方便有了戒备心,再伺机反扑,可就难了。就如同市舶司的韩晚,他在杭州市舶司多年,树大根深……”
不等他说完,白玉堂笑着答道,“贺大夫不必多虑,有你我二人联手,必不会给他们任何的喘息之机。至于韩舶使么……不妨事,杭州城内所有的钱庄、店铺、茶园、船队,都已被我收了。先让他快活几日吧,过几天,他怕是连一个安稳觉,都睡不得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