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1章 帝心如镜临川望情(1/2)
头疼欲裂。,。。。。。
拓跋焘满心烦躁,一手托着前额;忽而转身背向崔浩,恍恍惚惚地斥责道:“司徒大人有话尽管直说,休要与朕打哑谜!”
“万岁稍安勿躁。”崔浩挥手示意身后的小厮撤下去,拱袖参拜,“今晨,游方僧人昙耀在武周川水岸发现了这些衣物,逆流而上,又在几里之外发现了金缕鞋和这些钗环珠玑,以为人命关天,遂送至府衙。地方官员见这些首饰上皆铸有内廷铭文,即刻潜人呈送于老臣。”
“朕知道!”他关心的不是这个,“所呈衣物皆为书女所有,朕问的是尸首。”
“大批人马沿河搜索,未见尸首。老臣以为,书女许是化作一条鱼儿遁水而去了。”此话颇具讽刺意味,此女前日既然能化作银鼠,今日化作一条鱼儿又有何不可?
拓跋焘微微转头,隐约听出对方话里有话,“司徒大人的意思,朕已经明白了。烦劳大司徒为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操心。无须多言,朕心里自有分寸。”
高手过招,点到为止,深知当今万岁乃聪明绝顶之人,草草收了尾,“事出有因,德妃着实冤枉。”拱袖作揖,“望万岁三思,老臣告退。”
拓跋焘望着远去的飘逸背影若有所思:大战在即,有些话不宜说得太过明朗。崔老头认定书女并没有死,揣度是太子一党暗中策划的金蝉脱壳之计。
前时伤那奴儿太重,之后又任其自生自灭再没有理会。背后主谋想必怨其不能惑乱君心,索性将她送出宫去。先来个因病假死、栽赃嫁祸,又使中山王监守自盗,借用了那段银鼠化魂的故事。怎奈半路杀出个司马宝胤,而那刁奴唯恐夜长梦多,当晚便辞行离去了。。。。。。
貌似环环相扣,顺情顺理。可惜崔司徒不知那金丸中的字条上写明了“妖妇”二字。此事绝非晃儿主谋,不然对方就不会在灵车遭劫后向他透漏落羽的下落。谁是元凶他心里大致已有了底,只是眼下不宜揭开盖子。
转身打量着托盘里的簪钗环佩。佳人音容依旧,婉坐膝上的娇俏妩媚再次浮现于眼前。。。。。。
落羽,朕不怪你,朕知道你受了委屈。可既然活着回了京,又怎么忍心弃朕而去?
不急于一时,就算躲到天涯海角朕也会找到你。既然是朕掌上的银鼠,就永远别想逃出朕的手掌心!
午后的阳光宁谧而安逸,九五之尊倒在龙榻上佯装小憩,趁当值宫人打瞌睡的工夫换上久违的石青锦袍,带着两名随从悄悄溜出了宫门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