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9章 内情扑朔暗生隔阂(1/2)
听了任平城的一番转述,太子晃手捧黑匣里的佛像,气急败坏地大嚷,“可恶!皇后她这样做无非是想替自己辩解。,意在告诉父皇,本宫用‘宝塔寺’一事要挟她,所以她才对孩子动了手。”
“太子所言极是,令奴才豁然开朗。”任平城蜷跪于对方脚下,极尽所能地拍着马屁。
“那孩子虽出身低贱,却依旧是本宫的至亲手足。听皇后那些话,孩子倒像是本宫杀的。”
“孩子死于冷宫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而那高欢儿是因为皇后才变成现在这样。据贾周供认,万岁曾命他使人为高欢儿医治,谁料人却越治越疯。传言,是皇后暗中授意太医所为。”为了“黄门给事郎”这顶笼帽,也得千方百计置贾周于死地。
“争执下去无益。小皇子夭折,本宫无论如何都得给父皇一个交代。不,即使没有父皇,本宫也会这么做。。。。。。”天子回京后住进了鹿苑,这便是向天下表明不再过问朝中的政事。也或许是不放心住在万寿宫,担心他会加以谋害。这也不怪对方,人之常情,那不妨碍父皇“让权”与他的诚心。
任平城仰视新主,小心询问道,“皇后肯认罪就好。问题是派什么人将这尊佛像送往鹿苑?”
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”拓跋晃深知父亲对于胡神胡教激烈的态度,送佛像去的勇士多半是一去不返。明知是送死,派什么人去才好?
任平城猜出了对方的心事,径自起身凑上前来,“此勇士,非一人莫属。”
“哦?”
“昙曜和尚。此人受太子庇护已久,且能施无畏。”
“这怎么使得?本宫怎能为了一己之需,连累昙曜师傅去送死呢?”隐约记起昙曜曾在武周川畔寻得书女的衣物,万岁对此人似乎并无反感。
“唯有太子执掌天下,才能使国中沙门免受荼毒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昙曜此去,已不是为了报太子大恩,乃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,济世度苦。”
暮春的鹿苑里写满了回忆,萧竹一大早告别了拓跋焘,独自在被遗忘的时光里穿行。
蒲公英驾着小伞随风飘荡,从不问自己将去向何方;野**绵延的枝蔓爬满了土岗,从不问自己在为谁开放。
而她的心从未如此清澈,总是被这样那样的心事牵绊着。佛说:动一念则缘起,于是,站在了轮回的起点。。。。。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