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章 反杀猎手(2/2)
窗外,利沃夫的秋雨敲打着玻璃,寒意彻骨。
“情报网被污染,目标行程成谜……”
彼得罗夫的声音低沉沙哑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,“基辅,现在是个完全未知的黑暗丛林了。”
李海镇擦干身体,换上干净的衣物,动作一丝不苟。
他走到窗边,看着外面被雨水模糊的城市灯火。
“黑暗丛林,那就成为更好的猎人,少校同志。”
他平静地说,语气里是朝鲜侦察总局精英特有的、对深渊的漠然和穿透迷雾的决心,“目标还在那里。任务,继续。”
安全屋内,只剩下雨声和两个顶级猎手无声的喘息。
第二天,着手准备离开这座危机四伏的城市。
他们选择了利沃夫火车站附近一家中等规模、客流混杂的商务酒店作为最后落脚点,计划稍作休整后,搭乘当天下午的城际列车前往更靠近前线的东部枢纽城市——
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。
在那里,他们将尝试利用FSb残存的、未被污染的另一条隐秘渠道,重新获取关于西尔斯基真实动向的情报。
清晨七点,天色灰蒙。
两人在酒店餐厅简单用过早餐,正准备回房收拾行李,电梯门在五楼打开,迎面却撞上了三名穿着深蓝色制服的乌克兰警察。
为首的是一名身材敦实、眼神锐利的中尉,身后跟着两名年轻警员,手看似随意地搭在腰间的枪套旁。
“例行检查,先生们。”
中尉的视线在彼得罗夫和李海镇的脸上迅速扫过,“请出示你们的身份证件和入住登记。”
彼得罗夫心中警铃大作,脸上却堆起一丝被打扰的不悦和商人的圆滑:
“哦?警察同志,这么早?我们正准备退房赶火车呢。”
他一边说着,一边配合地掏出伪造的波兰身份证件(化名:卡齐米日·诺瓦克)和酒店房卡。
李海镇(化名:扬·科瓦尔斯基)也沉默地递上自己的证件。
中尉接过证件,仔细查看,手指在照片和本人之间来回比对,目光尤其锐利地审视着李海镇——
过于平静、缺乏波动的眼神,略显僵硬的姿态,在经验丰富的警察眼中,本身就是一种不协调的信号。
“诺瓦克先生,科瓦尔斯基先生……”
中尉慢悠悠地念着名字,目光在两人简单的行李上扫过,“从波兰来?商务目的?具体是做什么生意?”
“建材贸易,中尉先生。”
彼得罗夫流畅地回答,报出了一个预先编好的、在波兰和乌克兰边境确实存在的公司名称,“主要是来利沃夫考察一下本地木材和石材供应商的情况,顺便看看有没有合作机会。”
中尉瞥了一眼名片,没有接,而是将证件递给身后的警员进行联网核查,继续盯着李海镇:
“科瓦尔斯基先生,您似乎不太爱说话?身体不舒服?”
李海镇微微摇头:
“抱歉,长官。我昨晚……没睡好。”
他恰到好处地揉了揉太阳穴,露出一丝疲惫。
就在这时,拿着手持终端的年轻警员凑到中尉耳边,低声说了几句。
中尉的眼神瞬间锁定了猎物。虽然终端显示证件“有效”,但警员报告说两人昨晚才入住,今早就匆忙退房,且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商务活动记录,这与他们声称的“考察”目的明显不符。
更重要的是,系统提示这两个身份近期在边境检查站有入境记录,但缺乏更详细的背景信息,这本身就值得高度警惕。
“诺瓦克先生,科瓦尔斯基先生,”中尉的手按在了枪套上,“你们的证件……有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核实。另外,我们接到举报,称这家酒店有‘形迹可疑人员’出没。为了大家的安全,也为了洗清你们的嫌疑,请跟我们回一趟警局,配合做个详细的笔录。放心,很快,不会耽误你们太久赶火车。”
他嘴上说着“很快”,但彼得罗夫和李海镇都捕捉到了他话语中隐含的关键信息——
“和反间谍部门的人员进行会面交谈”。一旦被带回警局,面对SbU的专业审讯和更深入的身份核查,他们的伪装被彻底撕碎只是时间问题。
彼得罗夫和李海镇瞬间交换了一个眼神——
必须立刻脱身!
就在此时此地!
“当然,当然,配合警方工作是公民的义务。”
彼得罗夫脸上挤出无奈又配合的笑容,身体却微微调整了角度,挡住了右侧警员的视线。
李海镇则看似顺从地点头,左手却极其隐蔽地解开了外套最下方的纽扣。
三人被“护送”着走向电梯,两名年轻警员一左一右夹着李海镇,中尉紧跟在彼得罗夫身后。
电梯下行到一楼大厅,穿过几个早起的、投来好奇目光的旅客,走向停在酒店侧门外的一辆没有警灯标识的深蓝色厢式警车。
“请上车,先生们。”
中尉拉开了侧滑门。
就在这一刹那!
李海镇动了!
他猛地向后一撞!
坚硬的肘部砸在左侧年轻警员的喉结上!
同时,被解开的左手外套下摆甩出,一道细微的银光闪过——
一根磨尖的、淬有神经毒素的特制钢笔尖,狠狠刺入了右侧警员颈侧的大动脉!
整个过程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,两名警员连闷哼都未及发出,便已遭受致命打击,身体软倒。
几乎在李海镇动手的同一瞬间,彼得罗夫也爆发了!
他猛地转身,化身成阿尔法的猛虎!
他无视中尉正欲拔枪的手,合身撞入对方怀中!
巨大的冲击力让中尉踉跄后退撞在车门框上,拔枪动作瞬间变形。
彼得罗夫左手死死扣住中尉持枪的手腕,将其狠狠砸向车门框,右手则抽出藏在后腰皮带内侧、伪装成普通金属扣的锋锐战术割绳刀,毫不犹豫地横向一抹!
冰冷的刀锋精准地划过中尉的颈动脉和气管,鲜血涌出!
整个袭击过程不超过三秒。
三名警察,两人当场毙命,中尉在彼得罗夫怀中剧烈抽搐,眼神充满惊骇与不甘,鲜血迅速染红了彼得罗夫的外套和车门。
浓烈的血腥味瞬间弥漫开来。
“快!”
彼得罗夫低吼一声,将中尉瘫软的尸体推进车厢深处,和李海镇一起,将另外两具尸体也迅速拖进车内。
李海镇动作飞快,从两名年轻警员身上搜出配枪和备用弹匣,抛给彼得罗夫一把。他自己则迅速检查了中尉的配枪和通讯设备,将其关闭。
彼得罗夫跳上驾驶座,李海镇则从副驾驶位置探身,用沾血的手指在中控台的警用通讯器上快速操作了几下,粗暴地扯断了连接线。
引擎发出一声低吼,深蓝色的警车猛地窜出酒店侧巷,汇入清晨逐渐增多的车流。
车厢内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死亡的气息。
彼得罗夫驾车在车流中穿梭,既保持速度又避免引起注意。
他迅速脱下沾满鲜血的外套,团成一团塞在脚下,里面是一件深灰色的套头衫。
“血迹太多,车不能留太久。”
彼得罗夫目光扫视着后视镜和前方道路,“必须尽快换车,清理痕迹。”
“前方三百米右转,进入老城区单行道。”
李海镇已经从随身携带的微型防水地图上找到了目标区域,“那里巷道狭窄,监控死角多,车辆乱停现象严重。”
警车驶入利沃夫老城区。
几分钟后,他指向一条堆满杂物的狭窄死胡同深处:
“那里!那辆白色拉达,旧款,没有明显防盗装置。”
彼得罗夫猛打方向,警车一头扎进死胡同,几乎紧贴着那辆落满灰尘的白色老拉达停下。
两人迅速行动。
李海镇用特制的开锁工具,几秒钟就撬开了拉达的车门,钻进去开始搭线点火。
彼得罗夫则打开警车后备箱,里面除了警示牌等杂物,竟然还有两桶未开封的汽车清洁剂和几块抹布。
他毫不犹豫地拧开清洁剂,将大量泡沫和液体泼洒在警车后座、地板以及自己和李海镇接触过的门把手、方向盘等位置,试图稀释和掩盖血迹与指纹。
最后,他将那件血衣和从警察身上搜出的、可能暴露身份的零碎物品塞进一个塑料袋,连同那两把警用手枪一起,扔进了死胡同深处一个几乎满溢、散发着恶臭的大型垃圾箱内。
“嗡……”
老拉达发出一阵咳嗽般的启动声,被李海镇成功发动。
两人迅速钻进这辆偷来的破车。
彼得罗夫驾驶着它,缓缓驶出死胡同,混入老城区的车流。
染血的警车被遗弃在垃圾堆旁,散发着不祥的气息。
清洁剂能拖延被发现的时间。
他们没有再去火车站——
那里现在肯定是最危险的地方。
彼得罗夫将车开到利沃夫市郊一处偏僻的森林公园外围,将车丢弃在树林边缘。两人背上仅剩的、没有沾染血迹的背包(里面是备用身份、现金、应急药品和微型武器模块),步行穿过公园,在另一头的主路上,搭乘了一辆前往市郊长途汽车站的小巴。
在摇晃的小巴上,两人沉默地坐着,衣服上还残留着淡淡的血腥味和清洁剂的气息。
窗外,利沃夫的秋日景象飞逝而过。
长途汽车站,人声鼎沸。
开往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巴士即将启程。
彼得罗夫和李海镇用现金购买了车票,使用的是另外一套备用身份——
这次是乌克兰本地身份,两个前往东部寻找工作机会的“失业工人”。
当巴士缓缓驶离利沃夫车站,彼得罗夫靠在布满污渍的座椅上,望着窗外这座留下死亡与背叛印记的城市逐渐远去。
“SbU的网比我们想的更密。去第聂伯罗的路,不会太平。”
李海镇微微点头,目光投向巴士前方漫长而未知的公路:
“网再密,也有缝隙。我们,就是穿过缝隙的刀。任务继续,少校同志。”